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正文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核心增长极培育――首届中国“武陵山经济论坛”邀请函

时间:2013-07-09 来源:永利yl23411集团官网  点击:[]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核心增长极培育

             ――首届中国・吉首“武陵山经济论坛”邀请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扶贫攻坚的号召,深入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将武陵山片区作为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示范区的精神,做好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工作,推进《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的顺利实施,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和吉首市人民政府将于2013年7月中下旬在湘西自治州吉首市联合举行首届中国・吉首“武陵山经济论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论坛名称

首届中国・吉首“武陵山经济论坛”

二、论坛主题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核心增长极培育

三、主办单位

 吉首市人民政府

 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

四、协办单位

湖南省西部综合开发研究会

   五、时间、地点、规模

时间:2013年7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待定)

地点: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 

会议规模:150人左右

   六、内容与流程

(一)开幕式

 邀请国家发改委、国家扶贫办与国家民委领导致辞

(二)特邀专家主题发言

 1、武陵山片区空间结构优化与区域发展能力提升(北京大学 李国平教授)

 2、武陵山片区协调发展的机制、路径与保障(中国人民大学 张可云教授)

 3、武陵山片区产业承接与特色产业体系构建(中央财经大学 戴宏伟教授)

 4、武陵山片区贫困监测体系与瞄准机制构建(国务院西部开发办 胡长顺研究员)

 5、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思路、机制与路径(国务院扶贫办 待定)

 6、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的宏观背景、契机与战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  李建伟研究员)

 7、中国山地型城镇化的方向选择及对武陵山片区的启示(暨南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覃成林教授)

 8、武陵山片区物流网络优化与吉首市区域物流中心建设(中山大学 田宇教授)

(三)分会场讨论

 1、分会场一:武陵山片区区域协作机制、路径与保障    

 2、分会场二:武陵山片区空间结构优化与区域发展     

 3、分会场三:武陵山片区商贸物流网络建设与产业合作

 4、分会场四:吉首市功能定位与核心增长极培育

(四)闭幕式

(五)参观考察

 路线: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黄永玉博物馆――德夯(苗寨、亚洲第一悬索桥)――乾州古城(民族文化风俗园)

 

七、参会领导、嘉宾和代表

邀请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民委和湖南省发改委、扶贫办、民委的领导和嘉宾;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及省内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著名经济学家;邀请武陵山片区内各地州市相关部门的领导;提交相关主题论文或调研报告的学者与嘉宾。

八、会议征文

与会代表请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提交会议论文或调研报告,论文集作为此次会议成果编辑出版。论文或调研报告截至时间为2013年7月15日,投稿邮箱:wlsjjlt@163.com。

九、联系方式

中国・吉首“武陵山经济论坛”秘书处

联系人及电话:王泳兴(18974332228)、姚文龙(15874361901)

电话及传真:0743―8564580

邮箱:wlsjjlt@163.com

 

附件:一、参会回执表

      二、交通路线图

三、论文格式模板

                  

中国・吉首“武陵山经济论坛”组委会

                           吉首市人民政府(代章)

                              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代章)

 

     2013年6月20日

 

 

附件一:参会回执

参会回执

单位名称

 

地址(邮编)

 

参会

代表

姓名

性别

职称

职务

 

 

 

 

 

 

 

 

固定电话

 

传真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请于7月15日前将此表E-mail发至会议秘书处。

 

 

 

 

附件二:交通路线

1、吉首火车站坐1路、5路、6路公交车至团结广场站下车,过马路往左前方行走300米左右即到(民族宾馆/影视大厦)。

2、吉首火车站搭乘的士到团结广场下,15分钟左右即到,车费10元左右。

 

 

 

 

 

附件三:论文格式模板

 

产业转移XXXX解释(宋体四号,居中)

XXX,XXX(作者)

(XXXX单位,湖南吉首,416000)(单位,邮编)

 

摘要:不同于传统的XXXXXXX总结了产业转移的NEG相关解释。(200字左右,仿宋五号)

关键词:产业转移  新经济地理学  产业集聚(3-5个)

 

产业转移作为发达地区实现产业升级,欠发达地区追赶发达地区、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备受学界和政府的关注。XXXXX基于此,本文尝试从产业转移机制、产业转移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产业转移的经济福利效应以及促进产业转移的主要措施及效果评价四个方面梳理NEG文献对产业转移的解释,并希望通过这一总结对我国产业转移实践提供参考。

 

一、  产业XXX机制(五号宋体加粗)

在NEG文献中,与产业转移对应的概念是产业集聚(industry agglomeration)[1]、产业扩散(industry dispersion)、产业区位再置(industry relocation)和产业变迁(industry churning)。XXXXXXX。

XXXXXX根据产业集聚和扩散化和后向联系强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在相对工资变化效应大于后向联系强化效应的情形下,产业将由地区1向地区2转移。

 

二、  产业转XXXXX影响因素(同上)

与传统的产业转移理论不同XXXXXX规律及深层次影响因素。

(一)产业转移的特征

由于NEG模型大都为非线性模型,而非线性过程与新古典的平滑连续过程完全不同,因而,在NEG文献看来,产业转移具有与传统产业转移理论下完全不同但更接近现实的特征。

1.产业转移的突发XXXX位。

2.产业转移的循下降导致城市和产业结构均衡的变化,城市从部门专业化(总部和工厂在一起)到XXXXX转移。

(二)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NEG文献XXXX方面。

1.产业由一个XXXXX势的地区转移。

表1、中XXXXX入变化(图表格式)

补贴政策

要素所有者

税后名义收入变化

利润补XXX

两地XXX者

减少

两地XXX有者

增加

 

利润XXXXX收

中心(XXXXX动者

不X

中心(XXXX有者

X加

边缘XXXX动者

减少

边缘XXX有者

增加

资料来源:根据Vincent Dupont,Philippe Martin,2003,Subsidies to poor regions and inequalities:some unpleasant arithmetic,CEPR Discussion Paper No.4107整理。

 

2.劳动密集型产业首先转移,因为密集使用劳动,所以此类产业对工资差距较为敏感,因而最先从核XXXX位选择对工资XXX转移。

总之,NEG文XXXX复现象;关联度最XXX最快。

(三)产XXXX响因素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XXXX影响因素。[2]注释

1.基本因素。在整XXXXX规模经济XXX转移。

2.市场因素。除了上XXXXXX求的动机越XXXXX,不再赘叙。

3.知识溢出的影响。知识溢出具有地方性(Jaffe et al,1993;Eaton and Kortum,1996;Keller,2000),也就是XXXXX区域转移(Duranton and Puga,2002;魏后凯,2008)。此外,与知识溢出密切相关的结构根植性(IORS/空间锁定效应)对产业转移的研究也进入了学者们的视野(J.Knoben,2009)。

 

三、  产业X转XXXXX效应

NEG文献关于产XXXXX好和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出发,通过对求解所考察区域在均衡点附近产业分布的微小变动对该区域居民效用的影响,可以推导出如下的福利分析一般框架:

其中, 部分XXXXX人均产出增长的源泉,故累积效应又被称为增长效应,或者动态效应。

显然,NEG在一XXXX平台。

 

四、  促进产XXXXX果评价

早期的NEGXXXXX转移。因而,近年来NEG文献也对影响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及其效应进行了剖析(Ottaviano,2003;Baldwin and Krugman,2004;Gawande et al,2009)。

1.税收优惠竞争。税收优惠XXXXX业区位发生突发性转移(Andersson and Forslid,2003;Ottaviano,2003;Baldwin and Krugman,2004;Devereux,Griffith and Simpson,2007)。而且,税收优惠竞争的XXX够产生最优的公共品供给,进而影响产业的区位分布(Ihori and Yang,2009)。

2.公共基础XXXXX区域之间和XXXX好的交通网络。

3.区域补贴。与税收优惠XXXX征。Dupont and Martin(2003)更是在一般均衡框架下详细地探讨了不同地区补贴政策对落后地区产业区位、就业、收入不平等(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以及福利水平的XXXX引产业集聚(Eric Toulemonde,2006)。

 

五、  结语

虽然,只有极少XXXXXXX因此,以NEG的相关解释作为产业转移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对更深入地理解我国产业转移现象,制定确实可行的推动产业转移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小五宋体)

安虎森,2009,《新经济地理学原理(第二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书籍)

藤田昌久,克鲁格曼,维纳布尔斯著,梁琦译,2005,《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魏后凯,白玫,2008,《中国上市公司总部迁移现状及特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第9期(期刊)

叶振宇,叶素云,2010,《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研究评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论文

Baldwin, R., R. Forslid, P. Martin, and et al, 2003, “Economic Geography and Public Polic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外文著作)

Baldwin, Richard E. and Krugman, Paul, 2004. “Agglomeration, Integration and Tax Harmonization”,European Economic Review,Elsevier, vol. 48(1):1-23(外文期刊)

Xiao-Ping Zheng,2007, “Economies of Network,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A Theoretical Model and Empirical Evidence”,Regional Studies,41(5):559�569

 

 


[1]产业集聚(industry agglomeration)也是产业转移的一种形式,只不过它与通常所指的由中心地区(发达地区)向边缘地区(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的方向不同而已。

[2]梁琦(2006)首次将NEG文献中关于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三类:基本因素、市场因素以及知识溢出的影响。为了研究的一致性,本文对NEG文献中关于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沿用她的分类方法。

关闭